-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先进、经验*多的国家。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数控机床出现至今的50年。美国的特点是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不时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和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由於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
当今美国不只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也为中小企业生产廉价实用的数控机床(如HaaFadal公司等)其存在教训是偏重於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於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越,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多方面大力扶植。特别讲究实际与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师徒相传,不时提高人员素质。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於1956年研制出**台数控机床后,一直坚持实事求是讲求科学精神,不时稳步前进。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
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结构、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入口普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丈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和Heidenhain公司之精密光栅,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於蓝而胜於蓝。
日本也和美、德两国相似,充分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继而全力发展中小批柔性生产自动化的数控机床。自1958年研制出**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7,342台)逾越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入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入口27,409台,占59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入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战略上,首先通过学习美国全面质量管理(TQC变为职工自觉群体活动,保产品质量。进而加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开道。日本在发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狠抓关键,突出发展数控系统。日本FANUC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技术上**,产量上居世界**。该公司现有职工3,674人,科研人员超越600人,月产能力7,000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国内约占70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