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分之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是机械加工能达到的精度。符国强说,他的工作就是用机器精雕细镂,产品精度决定着价值,真正诠释着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八个字。

41岁的符国强是常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金工车间加工中心一级操作师,23年时间,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的学徒工人,成长为全国烟草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常德市高技能型名师名家、享受湖南省特殊津贴,可以说,这是一个技术狂的逆袭之路。
勤于钻研 迎难而上
1994年8月,刚初中毕业的符国强顶班进入常德烟机,成为一名数控操作工。底子差,我白天跟随师傅勤学苦练技能,晚上如饥似渴地读工具书。很快,符国强熟练掌握了几台新型卧加工中心的操作技术,逐渐成长为加工中心的技术骨干。
2005年5月,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一台带交换工作台的立卧转换加工中心。这种加工中心不仅带有双工作台,还配备了具有自动定位和检测功能的红外线测头,机床采用的海德汉对话式编程操作系统也是公司##使用。任务落到符国强身上,在短短两个月内,他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熟悉了设备,掌握了操作,英文版的说明书和德文版的报警系统也被他记得滚瓜烂熟。这些年我花了不少精力学语言,现在,一般的英语、德语说明书都没有什么问题。符国强说。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机械设备的外文说明书比一般的更难,多少个无眠之夜,他都在啃单词。这台设备后来一直是车间里的主力设备之一,一直承担的也是精度要求高、装夹复杂的异型和箱体类零件的加工。
攻坚克难 不断创新
2012年,为提升企业制造能力,公司决定引进柔性生产线。该柔性线由两台德国海科特公司的卧式加工中心组成,采用双机流水作业模式,有32个工作台,是全球目前*先进、*复杂的加工设备。车间将这个重担再一次交给了符国强。为了尽快掌握设备的操作,他全身心投入,不厌其烦地向调试工程师请教和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两种指定试切的零件按时完成生产,检验结果达到相关技术要求,交钥匙工程顺利交接。
设备交验后,更大的困难却摆在他面前,为了让设备尽快投入正常的生产,车间选定了12种零件,要求按照正常的排产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生产。面对压力,符国强除了勇往直前,别无选择。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挫折:零件工艺的调整,工装夹具的更改完善,大得惊人的刀库,装刀具就得花一个星期时间,32个工作台,不停地装夹,不停地更换调整刀具,经常出现不熟悉的报警压力####的大!他一边研究理论,一边动手实践,不分昼夜地投入,这台庞大而精密的设备终于被他掌控,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为柔性线的验收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4年是设备为车间发挥其作用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符国强不断地摸索实践,更全面地掌握了柔性线的操作后,又在工装设计、工艺优化等方面开展技术革新。从2014年开始,柔性线以其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成为金工车间的主力加工设备,为公司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公司金工车间的##技师,符国强还肩负为车间解决零件加工不合格难题,为零件质量保驾护航的职责。20年操作加工中心的经历使符国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对于这些难得的经验,他却从不保留,倾其所有向徒弟传授绝技。对于同事们在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从不吝啬分享自己摸索到的小窍门和小方法,用技术赢得尊重、荣誉以及财富,充分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内涵!
(原标题:符国强:技术狂精雕细镂23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