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秋实晕染了秋韵,中原渐展金色画卷。
人口大省河南,近几年来,正以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以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力求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人才大省转变,为脱贫攻坚、中原更加出彩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不唯学历凭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河南省职业教育*大的成效,就是通过职教培训,提高了众多农家子弟的技能,不唯学历凭能力,推动了就业创业,摆脱了贫困。
前不久,漯河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万国栋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这封信是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张顺领的妈妈从开封寄来的感谢信,她在信中说自己的大儿子张顺领现在做电子商务化妆品销售,一个月1.6万元,去年年底月薪4万多元,特别感谢学校的培养。去年她又把小儿子张顺威送到了该校上学。
提到这封信,万校长感慨地说:职业教育是伟大的,培养一个孩子,可以说为这个家庭支撑起了一片蓝天,可以让这个家庭从此脱贫。
万国栋介绍,和张顺领一样####的毕业生还有很多。经过长期摸索,漯河市**中等专业学校修订了1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36个课程开设设计,开发自编教材40多本,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据悉,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已投入资金1560万元,持续在全省51个贫困县举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已培训贫困人员5470人。
5年来,河南省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河南省中职学校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4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54个,获奖率达75%,高于全国60%的平均获奖率,竞赛成绩位居全国**方阵。
校企共建产学结合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说,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河南省已从原来浅层次的学生顶岗实习合作逐步向订单培养、师资互通互用交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更深层次合作发展。
10月22日,在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十几名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火腿肠的制作包装过程。记者注意到,实训基地除了操作设备,还设有黑板、桌椅,学生们上完理论课程即可进行实际操作。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詹跃勇介绍,该校通过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与双汇集团、京东集团等企业合作成立了8个特色学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企五共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建。目前,该院共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72个,订单培养学生5836人。
作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先行者和示范区,从2015年开始,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将校企合作的重点聚焦在大力推进产(生产实训基地)、学(学校)、研(研究院)、创(众创空间)四位一体综合体建设上。据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院长张震介绍,该院已与河南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电气研究院、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实训基地、电力运维服务众创空间四位一体综合体;与上海名匠建成了智能制造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工厂、机器人众创空间四位一体综合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还实施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先后评审认定了1.08万名双师型教师,打造了一支上得了讲堂,开得了机床的职业教育师资的领军团队。
2012年,河南省在全国省级层面**个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成立了省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目前已有110多所职业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委托管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元化办学改革,25个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业指导委员会先后成立。尹洪斌说。
部分地方高校转向应用型
走进许昌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的308号工作室,静谧悠然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线条优美、造型别致的瓷器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这是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王静老师带领刘瑞等6个学生成立的钧雅堂陶艺工作室。
学校不仅让我们零成本入驻创客空间,还给我们提供启动资金。设计专业(陶艺方向)的刘瑞说,我早就想做陶艺创客了,把学到的技术、手艺用到工作实践中,靠自己的手艺发展。
许昌学院瞄准地方产业和特色,充分利用许昌地区三国文化、钧瓷文化、民间舞蹈、农耕文化等文化资源,在魏晋文化研究、钧瓷文化研究和中原民间舞蹈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与地方产业相对接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有力促进了区域文化传承。
黄淮学院围绕产业办专业,实现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的对接。先后停招了13个与区域产业结合不紧密、就业形势不好的本科专业,新增了19个与地方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前景好的新专业。目前,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占到专业总数的86%。
据黄淮学院院长谭贞介绍,学校已与163家行业企业单位合作组建了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学院先后与华为、用友、银泰、郑州跨境保税物流中心等大型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校企在人才、资源、项目、信息、平台等方面的联结和共享。目前,Oracle公司、IBM公司等46家企业带着72个项目进驻创业园,为学生提供了1000多个校内培训工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更加坚定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信心。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说,推动高校服务区域和行业需要,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河南各高校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探索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本报记者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董兰兰)
(原标题:河南向人力资源大省转变 部分地方高校转向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