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自从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来,作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东莞算得上是自动化升级执行得*坚决的城市。
在今年两会上,智能制造再次成为东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如何进一步发力智能制造产业,是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
2016年9月20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东莞打算在互联网科技、众创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力争四年之后,智能制造产业达1000亿元规模。
莞企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制造产业仍存三大关卡
目前来看,东莞市拥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约400家,从业人员55000多人。2015年,智能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60亿元,涉及数控加工机床、机器人装备、电子工业专用装备等十多个行业。但是,珠三角的机器换人仍停留在低端的机械手换人,只能替代掉部分重复劳动的生产线上的工人。
在国内劳动力成本攀升的背景下,机器换人的自动化升级已经成为中国工厂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实名制就业登记管理系统统计,2016年10月底,全市实名制登记用工528.59万人,用工总量略有下降,用工规模总体稳定。从求人倍率看,市场供求有所缓和,但求人倍率仍然在1以上,表明总体用工仍供不应求。
东莞起步于制造,扬名于制造,既然谈到突围,那么围在哪里?《东莞制造2025规划》一针见血地指出东莞制造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用数据来说话,就是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
其次,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也制约制造业向智造和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大多数企业对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趋势应对不足,依然沿袭旧的发展模式,缺乏长远的战略谋划和有效的升级措施。《规划》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东莞制造业向更高层次提升。
再者,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中##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东莞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它制约着智能产业的发展。东莞要保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强大后劲,就必须解决这个领域的人才问题。
总体而言,东莞市智能制造产业的高端环节和要素供给仍然不足,各类智能制造企业虽已壮大集聚,但拥有较强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偏少;各类政策虽已被广泛认知,但扶持方式仍较为单一;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单兵突破突出,但系统合力缺乏。今年,莞企的机器换人之路走得是畅通无阻还是一波三折,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原标题:莞企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制造产业仍存三大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