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机床附件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莞企“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制造产业仍存三大关卡
2017年02月16日 11:57 中国机床商务网

  自从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来,作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东莞算得上是自动化升级执行得*坚决的城市。

  在今年两会上,智能制造再次成为东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如何进一步发力智能制造产业,是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

  2016年9月20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东莞打算在互联网科技、众创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力争四年之后,智能制造产业达1000亿元规模。

  莞企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制造产业仍存三大关卡

  目前来看,东莞市拥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约400家,从业人员55000多人。2015年,智能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60亿元,涉及数控加工机床、机器人装备、电子工业专用装备等十多个行业。但是,珠三角的机器换人仍停留在低端的机械手换人,只能替代掉部分重复劳动的生产线上的工人。

  在国内劳动力成本攀升的背景下,机器换人的自动化升级已经成为中国工厂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实名制就业登记管理系统统计,2016年10月底,全市实名制登记用工528.59万人,用工总量略有下降,用工规模总体稳定。从求人倍率看,市场供求有所缓和,但求人倍率仍然在1以上,表明总体用工仍供不应求。

  东莞起步于制造,扬名于制造,既然谈到突围,那么围在哪里?《东莞制造2025规划》一针见血地指出东莞制造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用数据来说话,就是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

  其次,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也制约制造业向智造和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大多数企业对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趋势应对不足,依然沿袭旧的发展模式,缺乏长远的战略谋划和有效的升级措施。《规划》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东莞制造业向更高层次提升。

  再者,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中##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东莞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它制约着智能产业的发展。东莞要保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强大后劲,就必须解决这个领域的人才问题。

  总体而言,东莞市智能制造产业的高端环节和要素供给仍然不足,各类智能制造企业虽已壮大集聚,但拥有较强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偏少;各类政策虽已被广泛认知,但扶持方式仍较为单一;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单兵突破突出,但系统合力缺乏。今年,莞企的机器换人之路走得是畅通无阻还是一波三折,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原标题:莞企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制造产业仍存三大关卡)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8395号-32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