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福建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福建省将努力建成创新型省份。其中,加快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打造科技创新智慧谷和国家创新中心,是重要的题中之义。
记者昨日从泉州市科技局等部门获悉,作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一极,泉州市已全面部署泉州片区各项建设任务,出台多个扶持政策,并提出到2020年,全市每个千亿产业集群建成逾百条智能生产线等一揽子目标。
自主创新和示范###两手抓 40项任务推动走前列
盘点家底,泉州作为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活跃,但企业创新结构失衡却成为制约产业转型的短板全市44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关键或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数量150家左右,仅占4.5%。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建设全面启动
面向未来,不仅产业转型升级亟须创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任在肩,泉州强化创新已时不我待。
本月17日,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向全市发出先行一步,推动示范区建设走前列的动员令,并正式成立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涉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市级财政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促进专利运用和保护等多个扶持政策,全面启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根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见》,泉州市将通过40项任务的具体落实,推进示范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完成关于自主创新的21个指标。其中,泉州高新区综合指标到2020年进入全省前列;全市每个千亿产业集群到2020年要建设100条以上智能化生产流水线。此外,着眼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全市还将建设30个示范性数字化制造、10个示范性智能化制造车间/企业;培育1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点培育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代工匠3.5万名;新增专利10万件以上。
以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泉州崛起中国芯
事实上,以高新技术武装产业、###产业转型,此前泉州已奋力破局。新兴产业上,泉州新种下两大有关中国芯千亿产业梦想。
一个芯是集成电路。目前,晋华存储器项目已开工建设,正深入对接相关企业超40家。以该项目为龙头,泉州市将培育国内首家拥有自主技术的存储器产研一体化企业,同步拓展IC设计、制造、封测、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条,打造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示范中心以及国内**、全球重要的内存基地。
另一个芯是光电。泉州正加快实施中国芯谷项目,依托三安集团、国家大基金等资源和优势,加快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微波、射频及功率型器件等项目,努力打造超千亿元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
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泉州还着力于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化老树发新芽。紧跟石墨烯技术前沿,泉州推动建设晋江、华侨大学、福师大泉港石化学院、信和等4家石墨烯研究机构,与一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已有防起球功能新面料、抗菌鞋垫等初步成果。
更广领域里,数控一代智能一代交叉并行、提质扩面正加速推进。
用孵化平台促创新成果产业化 打造36个高端创新平台
更多的可能,来自于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等体制机制的保障。
打造平台,是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的捷径。突破单位性质、编制、指标及地域等限制,泉州市采取一院一策,引进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来泉设立高端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引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36个高端创新平台。同时,全市还建成不同类型的众创空间59家、孵化器28家,为创新点燃星星之火。
着眼人才**要素,泉州市既通过精准配套政策引才、留才,也加紧培育本土未来的企业家,支持创二代接班传承、创业创新。资金方面,则发挥综改金改多区叠加优势及政府性基金的撬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为解决企业承接科研成果能力不足的问题,泉州市还依托各类骨干企业建设了36个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