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近日,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主办的第三期创新与产业升级系列研讨会于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教授王毅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智能制造为主题发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教授欧阳桃花、产研院副院长朱恒源等参与点评研讨。与会嘉宾就智能制造的定义、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未来的突破路径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王毅认为,在全球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智能制造的相关战略。以3D打印、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让企业获得了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强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让用户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王毅认为,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在消费产品的功能,而是在消费产品的功能所带来的服务。但是目前,大多数产品的功能和服务在设计之初仍然是分离的。
未来的产品要从以功能实现为目标的先导价值,转变为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服务价值,并且让功能服从于服务。王毅认为,智造产品应该具备更加柔性化、更加灵活的特点,充分满足不同使用者在差异化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
王毅通过沈阳机床、三一重工、加西贝拉、青山以及红领、海尔三组案例,从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三个类别讲述了智能制造在我国业内具有代表性的相关实践。通过详细的解读,王毅指出,从总体上判断,我国正处在向智能制造过渡的阶段,产品的功能定义和制造原理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同时,使用者的需求是明确的,但是生产的过程是复杂的,因此未来的智能制造既要在生产过程当中充分结合用户的体验、反馈,也要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用智造的理念改进生产过程,服务于客户的需求。
王毅认为,企业在智能制造的推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用户参与、大数据制造和智能决策则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三个核心要素。王毅表示,他带领的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有时候机器换人远比满足个性需求的难度大。因为需求侧的一个简单变化,可能导致生产线上多个环节的调整,这种情况下人反而成为柔性*高的机器。
欧阳桃花在点评中讲到,企业希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用户希望每个产品都能****,在这个时候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跟企业大规模生产能力之间便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解决矛盾既需要技术的突破,也需要商业模式的突破。
欧阳桃花认为,在解决矛盾和寻找平衡的过程当中,企业的跨界能力尤为重要。个性化需求的背后是用户对完整体验的需求,因此,创造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崭新生态模式,将成为多变时代下考验企业的*核心的东西。
朱恒源表示,智能制造之所以在现阶段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因为它是一个范式演进+系统演进的过程,是一个大颠覆的过程,这当中有多元的可能和机会需要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人展开共同探索。清华大学产研院举办创新与产业升级系列研讨会,就是希望能够汇聚不同的声音,为产业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