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机床附件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抓住关键壮根基 智能制造推动襄阳产业转型升级
2016年11月14日 16:42 中国机床商务网

  为更好地服务党委决策、服务湖北发展,省委政研室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为契机,把搭建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平台,作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作为落实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的生动实践,于今年1月下旬联合襄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以华中科技大学、华科数控和襄阳华科工研院为主体,对接了30多家传统制造类工业企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充分展示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和产品,演绎、诠释####方案和案例,使襄阳的企业家进一步增强了由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转型的感性认知和行动自觉,是一次较为精准、接地气的研讨和实践活动。

  抓住关键壮根基 智能制造推动襄阳产业转型升级

  顺时应势调结构,抢占智能制造发展先机

  智能制造作为先进制造的*新形态一经提出,就获得制造业内众多专业人士的广泛响应,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新趋势。襄阳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并重,切实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隆中对。

  襄阳大力实施延伸产业链、强化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行动,并专门制订了《襄阳市十大主导产业链建设工程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产业规划统筹作用和产业基金激励作用,加快推动汽车、纺织、食品、化工4个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再生资源利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6个《中国制造2025》规划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做强绩优股、做大潜力股。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都有500个以上技改项目上马,实施技术改造企业个数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比重达30%。201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6.2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97.4亿元,同比增长14.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4.8个百分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是2010年的6.6倍,占全市工业总量的六分之一以上。它们相继成为新能源汽车、军民结合、再生资源利用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搭建平台强主导,推动优质资源优化配置

  襄阳市运用前瞻眼光、战略思维,规划建设襄阳云谷,相继引入中国移动襄阳云计算中心、华为华中大区云服务中心。目前,中国移动襄阳云计算中心,已成为中国移动系统在运营的、*大的云计算中心,一期工程就配置标准机架2008架,形成了1万台服务器、8万T存储、10万台云服务器的云计算能力,拥有弹性云网络、虚拟云网络、融合云网络和安全云网络四大新技术,四期规划全部落成后可容纳1.8万个标准机架;华为华中大区云服务中心,在襄阳配套建设6个IT机房,布置968个标准服务器机柜,并布局智能制造、现代汽车服务、中部电商服务、全国大数据处理四大中心,面向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全球承接业务。区域性大数据存储和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襄阳云谷成为全省信息化建设中的强力支撑平台。

  襄阳市以此为契机,先后吸引IBM、锦云科技、世纪互联、软通动力等企业入驻,并与腾讯、甲骨文、航天科工二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少有的,既为襄阳打造服务中部、辐射全国的千亿级大数据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本地实体经济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提供了强力支撑。比如,际华三五四二、骆驼集团等58家大型企业使用云计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带动上下游的12000余家中小配套企业登云。

  同时,襄阳市还积极与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对接,共同投资8.5亿元在襄阳建设华科工研院,打造以数控、模具、激光、光电、汽车等先进制造技术为主导,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平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目前,该院已与骆蓄、美利信等多家企业开展务实合作,为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智慧工厂提供配套方案。

  抓住关键壮根基,释放先导产业集成效应

  襄阳市充分发挥军工、汽车等领域厚积的技术、人才优势,抓住装备制造这个先进制造业母体,精准发力、重点攻坚、突破发展,仅在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就布局实施了一批总投资过千亿元的项目,占工业总投资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床改造、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轨道交通装备、航天智能救生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占据全国行业**地位,部分智能专用制造装备替代进口。

  在数控机床方面,培育了以新烽火机床、江山华科、万盟数控、双华数控为代表的生产加工中心、组合机床等数控机床产品;智鸿工控、科威电气、诚贤电气等从事数控系统改造的企业也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在智能专用装备方面,培育了以博亚精工、宇清科技为代表的冶金、有色、石油、军工等生产线及精密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航奥伺服生产的电液伺服阀、捷力通生产的精密传感器,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也在逐步提升。在工业机器人方面,中日龙公司研制的直角坐标式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塑料制品行业、食品包装行业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铁人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取代人工进行抓取、剪切、装箱等操作,广泛运用在注塑生产和冲压生产过程中;英集斯公司研发生产出了智能自主导航搬运机器人、码垛移载机器人、宜家家居夹芯层板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全自动化插翅机等;诺伯特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消防装备机器人的集成开发应用,研发生产出了打磨机器人、焊接机器人、AGV移动平台智能机器人等多类高端自动化装备。在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等政策红利的带动下,襄阳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去年,产值规模达到106.5亿元,同比增长18.8%。

  襄阳智能制造蓬勃发展带来的启示

  襄阳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意见》,出台了具有较强针对性、较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十余条。比如,为鼓励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明确提出对设备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机器换人项目,竣工投产后给予其设备投资额的15%、*高1000万元的资助。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使得本地企业自觉进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积极性##高涨。襄阳机器换人试点和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进行得红红火火,正在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

  襄阳以智能装备制造和运用为先导,以智能制造模式培育和推广为重点,以智能制造产业扩张和升级为核心,推动智能制造蓬勃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效,这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比如,大力推进组织方式变革,是整体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的核心;深入实施互联网 行动,是推动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是促进智能制造爆发性增长的引线;聚合集成内外要素资源,是保障智能制造全面开花结果的基础。襄阳牢牢把握精准策划、精湛研究、精益制造、精工品质和精诚服务五个维度,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作用,聚合域内外各类高端要素资源,不断深化立足产业链、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创新。

  这给了我们以启示,为加快湖北智能制造发展,湖北省要积极推进观念更新,加快做大优势产业,着力强化平台支撑,不断深化协同创新。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8395号-32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