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近日,第三届岭南文化传承节系列活动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热闹开幕。
30余位外国专家与40多位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一同参观了学院广彩、广绣、牙雕、玉雕、木雕、陶艺、剪纸、掌画、宫灯、榄雕、蛋雕、铜印、端砚等15个大师工作室,并亲自体验制作岭南工艺的乐趣。多位外国专家感叹,大师工作室所展现的岭南文化之博大精深,令他们兴奋不已。

32个大师工作室 羊城工匠卧虎藏龙
技艺和精神都需要保护和传承。此前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前,我国将依托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部分在技能含量较高、高技能人才密集的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工作的全国技术能手,以及部分掌握传统技能、民间绝技的技能大师,建成10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
目前,广州市属的7所技师学院拥有2个***大师工作室、30个省市级大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的组建,加快培养一批青年高技能骨干,建立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代际传承的机制,并将技能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加以推广。
将细节做到**不单是谋生,更是获得快乐把工作当做一种修行在大师们的眼中,工匠精神离不开细致和坚持,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但大批量的技术工人更多只能依靠技工教育来培养。
从设立大师工作室,由技能大师传帮带,到近年力推的校企双制培养,以及现代技工教育专业体系打造等,广州对于技术精湛的一线从业者培养不遗余力。
带徒把工作室搬进课堂
巨大的DMG七轴机床发出嗡嗡的轰鸣声,刀头在钢制轮毂上缓慢地琢磨着,在轮毂上划出一道道弧线后,开始重点对某一处进行刨铣。银白色的钢制刨卷,则顺着刀头的挺进慢慢地带出。无色的机油持续喷洒在刀头和钢轮上,既为了润滑也为两种金属的激烈碰撞降温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白云校区,一个堪比足球场大小的房间里,类似的机床有40多台,这里是学校的数控车床、铣床和多轴加工专业实训楼。##技师、一级实习指导老师杨伟明正向学生们讲解数控机床的使用方法。
今年38岁的杨伟明,从事技工教育已15个年头。由于技艺精湛,杨伟明已是校内黄德智大师工作室的一名大师,专啃数控、多轴加工领域的硬骨头。
与杨伟明所在的工作室相比,草根工人发明家刘铁儿的大师工作室布置简单,*为引人注意的是四五部并列摆出的爬楼梯轮椅。6年前,因为爱,67岁的刘铁儿为寸步难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伴发明了**台会爬楼梯的轮椅。时隔8年从**代的半自动到全自动,爬楼梯轮椅已升级至第十代。
目前,铁儿大师工作室团队日益壮大,*年轻的全国劳模钟栋鹏,广东省劳模陈三才、郭应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彭庆翔,均在其中。受刘铁儿的影响,团队为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尽己所能。
离开白云区,来到繁华的珠江边,位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许恩福广彩大师工作室,几乎每天都会迎来对广彩艺术感兴趣的市民,前来向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彩大师许恩福学习。面对市民的求教,许恩福均耐心地解释,连烧制瓷器的烤花窑也给大家介绍与展示。

32个大师工作室 羊城工匠卧虎藏龙
如今,在广州市属的7所技师学院中,大师工作室正在遍地开花。
去年10月,杨胜辉筑路工程机械大师工作室在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金盘岭校区成立。依托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杨胜辉的大师工作室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创新施工工艺、改进工艺技术与推广为宗旨,秉承行业准则、规范要求、创新发展的####品质,是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工作室。
杨胜辉筑路工程机械大师工作室成立一年以来,杨胜辉每月都对学院的城市建设产业系、城市建设装备制造产业系和城市公共交通产业系学生进行讲座,并积极参与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
城建系的老师,不少都是从学校毕业又返校教书,对真正的施工现场、施工企业了解较少,我们会尽量让他们到施工一线,了解*新的施工管理技术和动态。这样,他们在校上课,教学内容会更有针对性。杨胜辉说,工作室还考虑让学生到企业实习,表现好的还可以留在企业继续工作,目前已有2名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成功留任。
坚守大师传递平实匠心
凝聚匠心精神是一种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而大师工作室的领头人更是在其中起到表率作用。
在广州市技师学院传扬职业文化、职业精神的职业之家讲坛上,刘铁儿讲述了只有小学文凭的自己如何演绎创新人生的故事。
退休前,作为广州南洋电器厂的工人,刘铁儿先后发明、设计、制造了80多台装卸机械,获得国家13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工厂节省、创造的价值超过360万元,199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8年获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称号;退休后,他退而不休,在花甲之年创办个人公司,爬楼梯轮椅正是他的典型创新发明之作。
另一位大师与刘铁儿一样,拥有着对技艺非同一般的执着。拥有50多年广彩制作经验的许恩福,虽然在2000年已提前退休,但与广彩的缘分并没有终止。广州亚运会前,一位亚组委的工作人员通过社区居委找到他,请他做一批广彩杯具礼品,他二话不说,重新出山,成立工作室。
第三届岭南文化传承节系列活动开锣当天,许恩福精神奕奕,热情地接待一拨拨外国专家,很难看出他已是七十出头的人。他自称老顽童,喜欢各种新奇有趣的东西,思想不落后于80、90后,会淘宝、玩微信,还上电台做节目。
近年来,许恩福一直呼吁广彩行业要设法让产品量化。除了专门的定制作品外,他的大师工作室更多的是制作茶杯、餐盘等日用器皿,他更希望广彩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这门传统技艺才不会消失。
新一代大师,同样延续着老匠人的坚守。
杨伟明*早的专业方向是模具钳工。他听老师介绍,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较好就业,但学校尚未开这门课,于是他每天骑自行车来回50多公里,去花都区新华镇的电脑培训中心学习。1月以后,他就能帮学校老师使用电脑软件绘图。
技校毕业后,杨伟明报考了广东工业大学的技校师资专科班,学习了*新的MASTERCAM,还专程到加工制造业大市东莞购买软件、教材。有了书和软件,却没电脑,他便花钱到网吧学习。别人在打游戏、聊天,他却在网吧学会了UG、MasterCAM和PRO/E三个模具设计与制造软件,为深厚的技艺打好了基础。
而科班出身的杨胜辉,1999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筑路机械工作。41岁的他已是机电专业##工程师、公路专业试验检测工程师、公路专业一级建造师、机电安装专业一级建造师。
在擅长的传统筑路工艺基础上,杨胜辉还有机地融入机电专业原理,独立主持完成多项筑路工程机械的分析、创新、设计工作,解决了多个核心技术问题,成果曾荣获省交通集团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目前,他拥有六项个人专利,是行业的领军人物。
大师们的故事没有过多的励志渲染,也没有慷慨激昂的振奋人心,更多的是踏实勤勉、实干钻研、耐劳严谨的匠心操守。
传艺为行业发展培育技能人才
2001年9月开始踏上三尺讲台,讲解数控操作,杨伟明每年要带的数控班学生都在100人以上。一周有26课时的课程,加上校外的培训项目,杨伟明的课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
杨伟明说:将一个孩子从不会教到会,让其成为熟练掌握技能的技术工人,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每当所教的学生能够达到企业要求,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杨伟明都会觉得欣慰且成就感爆棚。
对于数控多轴加工领域的未来,杨伟明很有信心。在他看来,如果真正掌握了数控技能,掌握了机床语言,数控机床带来的机械之美,不会比3D打印出来的差。
但杨伟明的梦想决不止于此。科技每天都在发展,实现工业4.0是全球人类追求的梦想。作为职业技师学院教师的他,也应追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当下,珠三角一些加工制造业城市已开始出现生产领域的机器换人,接下来,他的学习方向是数字化车间,实现数字化车间教学是首要目标。
对行业发展充满激情的,不止杨伟明一人。这些年,整个公路施工技术水平都在提高。过去,人们认为公路施工只要能够满足要求就行,现在的要求则越来越高。杨胜辉说,*近10年,整个施工装备进步非常快,人们以为我们搞工程的都很粗,实际上装备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进步变化很大。
为此,目前除了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之外,杨胜辉筑路工程机械大师工作室还在进行《公路基层边部压实工艺实践研究》课题的研发,课题已完成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立项课题申报工作。该课题涵盖公路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操作及维修多个专业,是旨在解决公路工程基层边部施工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综合性课题。
技能的传承,对于大师工作室而言,仅仅是设立的目的之一。随着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它们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与期望。
例如,铁儿大师工作室的运作主要是以刘铁儿的人格魅力、匠心精神为核心,以杰出校友为重要力量,组成阵容强大的大师指导团队,进而实施职业理想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有技术有精神的技能人才。
铁儿大师工作室更多的马太效应是: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产业系专业内涵发展,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径、新模式,搭建高技能人才工学评一体化研修平台、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对接研究平台及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平台。
铁儿大师工作室建设负责人赵宇峰对刘铁儿的技艺情怀深表钦佩。老一代工匠对技能技术的虔诚态度,以及甘愿为他人的责任心,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难能可贵。这种品质对于学校年轻教师而言,与其说是触动,不如说是重新对工匠精神的感知与认同。
近两年,20岁的年轻人何海威每天都会准点出现在许恩福的大师工作室里,用比牙签还细的笔尖在描绘花边,一笔接一笔,全神贯注,一坐就是8小时以上。除了上洗手间,基本上他一整天都坐在这里画画,我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或许从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许恩福很是欣慰,很喜欢他,只要他愿意学,我会一直倾囊相授。
许恩福除了不遗余力地传播、教授广彩技艺,得益于自己的老顽童心态,他也很是讲究创作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创新,不拘泥于老一套广彩风格,没有创新便没有生命,传统风格也需要发展,今天的创新走对了,便是明天的传统。
大师话匠心
培养工匠精神,首先要热爱劳动,劳动创造世界,热爱劳动、专注劳动才能成为工匠。过去条件差,却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的年轻人在简陋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不上前辈。但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年轻人懂电脑,比前辈更厉害。我还是希望年轻人能多动手,多实践,热爱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工匠精神。
铁儿大师工作室刘铁儿
工匠精神并不是虚假的宣传,而要在每个行业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我认为,选择职业的时候,首先要有兴趣,而不是勉强选择,需要有对职业的认可。刚开始工作时,大家不要太看重待遇,等做到技术负责人或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就已超出了问工资多少钱的层次了。
杨胜辉筑路工程机械大师工作室杨胜辉
工匠精神,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坚持。此外,就是在工作上要能做到精益求精。企业、产品图纸要求的精度是5微米,就必须把加工件的精度完成在0至5微米之间的公差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那就是废品。这是一个加工精度决定产品品质、品牌价值的时代。做好一名工匠,就是要用精湛、精准的品质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要求,树立个人和产品的品牌、口碑。
黄德智大师工作室杨伟明
现在的年轻人学广彩是很幸福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收藏市场的兴旺,令广绣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都比过去要大。我自己也好幸运,适逢其时,在创作*成熟的时候评上了大师,但学无止境,创作不止。大师是要用作品说话,把各个环节都想透了、可控了,达致既定的效果。
许恩福广彩大师工作室许恩福
样本:双核驱动模式打造15个工作室
广州的7所市属技工院校共拥有32个大师工作室。或许外界并不了解,其中有15个,均来自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10月29日上午,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举行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成立5周年暨第三届岭南文化传承节系列活动的同时,该学院申报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也正式获批,当天现场还举行了揭牌仪式。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院长叶军峰介绍,今后,学院将携手国宝级大师,充分挖掘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的创新发展潜力,把博士后培养与岭南特色工艺传承科研项目相结合,在博士后人才培养、岭南文化传承实践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明星工作室揭牌也同场举行。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将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同成立明星工作室,进一步开展岭南特色工艺技法研究、课题建设、教材出版等方面的探索。
叶军峰介绍,5年来,该学院建成广彩、广绣、牙雕、玉雕、木雕、陶艺、剪纸、掌画、宫灯、榄雕、蛋雕、铜印等15个大师工作室,聘请60名国宝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岭南基地将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艺研究、打造特色有机融合,共接待国内外来宾8000多人次,大师们每年在民间工艺博览会、广府庙会、波罗诞、新春花市等活动上展示技艺,社会受众达5万人次以上,全校师生1.2万人以上接受岭南特色工艺课程普及教育;学院2015级陶艺##班培养出曹锋明、冯志伟等省级大师3名、市级大师10名。
为什么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大师工作室建设情况如此红火?叶军峰表示,一直以来,学院坚持以双核驱动形式创建大师工作室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即,技师学院和企业是驱动的两个核心动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培养人才的双核核心;学校大师工作室与行业协会是双核载体;核心能力与关键技能是双核驱动的动力,传承基地与学科建设是双核驱动的纽带,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与学校第三方参与是双核驱动的。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士林表示,鼓励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进一步发挥技能大师带徒传艺的作用,发挥***技能大师团队的优势,继续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活动;希望专家、学者继续贡献智慧,用他们的学识和研究成果###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前行;希望全国技艺传承学校携起手来,促进民族技艺的传承,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