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昨日,中国共产党泉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郑新聪同志代表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报告历数了泉州20112016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累累硕果,描绘出未来五年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的发展蓝图。
新起点,新挑战。今日的一条条思路、一个个目标,将化为未来泉州经济、文化、民生、改革等领域的恢宏图景。聚焦城市发展脉络,过去五年取得哪些辉煌成就,下个五年有什么振奋人心的发展亮点,泉州晚报今日为您解读报告。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活动年,累计对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万亿元、年均增长23%;

五个泉州开新篇 勇于担当立潮头
建成中化炼油、联合石化脱瓶颈、中车海峡轨道客车,引进落地EC产业园、晋华集成电路、中化乙烯,顺利推进兴泉铁路、七库连通、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
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
率先启动泉州制造2025及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质量品牌提升三个专项行动;
编制实施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建筑建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率先开展数控一代应用示范,引进中科院泉州装备所、国家数控分中心等30多家高端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40%;
实施互联网+行动,重点建设众创空间59个,率先设立虚拟产业园,获批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主动承接超百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到习总书记批示肯定;国家金改区建设稳步推进,出台民间融资管理等配套政策,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运营;国家民综改革试点多点突破,推进六张清单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突破55万户;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惠及300多万新市民;海丝战略支点城市、海丝先行区列入国家规划,海丝国际艺术节##落户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
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城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5%、11.5%;中心城市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建成区面积达21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5%;泉州湾大桥贯通,环城高速闭合成环,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迈入高铁时代、亿吨大港、国际机场行列;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落实挂村包户责任制,市本级每年统筹1亿元资金,分批抓好30个乡镇、300个村的精准扶贫,五年脱贫12.6万人;年均新增城镇中小学学位1.9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300个;公立医院改革先行突破,累计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34万张,养老床位达每千人31张。
加快建设法治城市
推动设立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及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制定首部实体法《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在全国首创跨域连锁直通诉讼服务平台,成立金融审判庭、金融检察处、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中心;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开展领导接访活动,引入第三方参与化解信访问题;保持对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集中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构筑治安立体防控七张网,城市安全信息系统视频网络向镇村延伸;建立健全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工作机制,有力有效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有效管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华大讲堂被评为福建省十大社会科学讲坛;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培养计划,推广村干部异地挂职锻炼、跨村联带等,完成村级组织换届,一批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整顿,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全面推开;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总结共建共享、龙头带动、网格推动、同业互动、混合联动5种园区党建模式。
出台《市委研究市管干部推荐考察和任用工作流程》,在换届考察中推行百分制量化考评办法;打造爱泉州重人才品牌,海纳百川聚集高端人才。
创新泉州添活力:下力气建好创新平台
9月21日,福建省在泉州市颁发首批带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两证整合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不断创新产学研用合作的体制机制,动员市内外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人才、社会资本携手创办新型科研机构,抢先嫁接源头创新,**时间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转化。
坚持政府先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推广公办专营、民办公助、企办补贴等模式,整合建设10个以上国字号创新大平台,支持县域建设100家面向特色产业的公共技术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支持企业建设1000家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加紧产业先进技术武装。
夯实创新人才支撑
深化人才强市战略,建立更加灵活务实的高端创新人才、产业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推出限价房、人才公寓、国际小区、补助奖励等精准政策包。整合县域有效资源做大做强人才项目、活动品牌,千方百计把创新**要素、**资源引进来。培育崇尚技能的劳动价值观,创新现代学徒制。盘活本地高等院校资源,推动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推动招商与招生、投产与就业同步。
优化创新生态体系
发挥政府资金乘数效应,减少直接补助补贴,逐步转向为各类创新主体和产业投资增信、分险。抓紧运作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带动银行和社会资本跟进,力争形成千亿元规模。
探索产城融合新样板,增强高新区一区九园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本的集聚力。
推动各县域至少构建12个产业定位明确、政务服务高效、企业化运营、达到3A级以上景区标准的众创街区、产业社区、特色小镇。
改革试点牵引
以深化金改区建设、民综改革试点和县域改革试点试验等为抓手,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主线,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努力把泉州建成行政审批事项*少、行政效能*高、企业运营成本*低的城市之一。
强化放管服结合
切实转变以批代管的传统思维,创新政府服务企业和服务群众的理念、内容、方式。持续简政放权,注重提供良好的产业生态、创新平台、政策导向、公共服务、法治环境等。注重探索包容有效的审慎监管,促进草根创业、共享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实施互联网 政务服务,让办事流程尽可能数字化、网络化、透明化。
智造泉州立潮头:实施17个路线图
我市不少企业机器换工,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图为晋江市百宏纺织智能工业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
实施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巩固提升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4个主导产业和食品、工艺制品、纸业印刷3个特色产业,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为中小企业转型创造更多时间和空间,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从长远看,转向中高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网络协同制造,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培育更多技术工艺、小批量定制、专业代工单项###企业,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引导特色产业、传统工艺、老字号与互联网 体育 文化 旅游 深度融合,锻造更响亮、更久远的鞋都、衣都、石都、瓷都、茶都、香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