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作为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制造中心,同时也是开放型经济体制试点城市之一,30多年前靠发展加工贸易扬名全球的东莞,现在正努力以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东莞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尽管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以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转变,但东莞依然肩负着破解制造业创新命题、为全国探路的重要使命。
东莞特色:从OEM到ODM再到OBM
2015年,在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国内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双重不利因素的挤压下,东莞外贸逆势飘红。数据显示,去年,东莞进出口总额10407.7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连续两年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排名**。
东莞正是从制造业规模较大、智能改造需求庞大的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应用先行、激发需求、以需引供、发展产业、创新驱动、注重国产的具有东莞特色的路子。2016年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在东莞召开,东莞市市长梁维东说,国家力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智能制造发展恰逢其时,对东莞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东莞要把握机遇、借势借力、抓住关键、积极引导,加快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

东莞雄心:千亿产业集群下打造先行市
十年前,易事特主要做贴牌加工,利润不到3%;如今做自己的品牌,像美国的无人驾驶地铁项目,净利润已接近30%,一跃成为行业龙头老大。易事特集团董事长何思模说,易事特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创新。
尽管易事特已经稳居UPS行业老大地位,但它做大做强的梦想从未停止。
8月由易事特集团提供整体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的深圳地铁工程全面进入运营阶段;而在此前,易事特还拿下美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的不间断电源项目,*终换来了一张漂亮的国际轨道交通电源工程通行证;2014年易事特成功登陆创业板,目前市值近170亿元:企业要不断地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才有未来。
从OEM到ODM再到OBM,越来越多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像易事特一样致力创新,谋求更高的利润份额。东莞正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城市。为确保试点试验的顺利推进,提出了建立加工贸易产品新型营销体系等改革措施。
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数据显示,东莞研发投入增幅连续3年居全省前三,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5%。目前,东莞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5家,数量居全省第三。
以转向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自2008年起,东莞就在全国首创了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的崭新模式,探索出了强研发、创品牌、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等转型路径;2010年成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后,继续在转型升级道路上先行先试。
获利相对较少、核心技术被跨国公司控制,这是外界对东莞的固有印象。但实际上,目前东莞高新技术的产品出口已经超过了1/3。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的先进、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7.9%和37.2%,较2010年大幅提升,而优势传统制造业占比却从22.9%降至18.8%。
同样,智能手机、平板及其配件出口是东莞出口货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东莞该类货物出口额达200亿美元,增长8.9%。其中,手机出口突破1亿部,主要出口东盟、欧洲等160多个国家。东莞还汇聚了智能手机、平板生产企业400多家,智能手机出货量2.6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17%,即全世界平均每6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是东莞生产的。
没有谁可以打倒东莞,除非东莞自己倒下!东莞是世界舞台的一部分。8月11日,在东莞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用全球视野来看东莞经济的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突破口在于赋予加工贸易这一传统优势新的内涵,在现有加工贸易企业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东莞雄心:千亿产业集群下打造先行市
在东莞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遇到用工成本高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难题,但在被认为对症下药的机器换人过程中,有部分企业已经解决了成长的烦恼,重新找到了竞争优势。
劲胜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2015年国家智能制造专项之一。短短一年时间,劲胜就阶段性建成这一试点项目,且效果明显。新车间产品开发周期从120天减少到80天,产能提升15%,人力从204人降低到只有33人。
强力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努力将东莞打造为全国智能装备应用的示范城市。梁维东系统地介绍了东莞智能化建设的下一站:力争到2020年,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提高到120台以上,国产机器人本地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其中莞产机器人本地市场占有率超过25%。
2015年,东莞机器人产业产值约260亿元,涉及数控机床、机器人装备、电子工业专用装备等十多个行业。其中,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企业近200家,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十二五期间,全市先进制造业比重从40.5%上升到50.3%,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从26.3%上升到39.3%。东莞被认定为***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东莞雄心远不止于此。目前,东莞正以建设千亿元产业集群为目标,努力打造成为中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先行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10个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带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超过55%和45%。接下来,东莞将实施智能制造重大科技计划和智能人才集聚计划,努力将东莞打造成为具有较强智能装备研发能力的创新型城市。
必须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梁维东表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智能制造等产业走向的触觉*为敏锐。政府如果能紧步跟上,及时科学地扶持引导,就有可能在发展智能制造上事半功倍。东莞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智能制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接下来,东莞将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本次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先进城市经验,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